覺得 12/19 '24 的二週
和 特別是在日本的 1/10 '25 是 流感 !!!
蘇醫師-
😥真相慢慢出來了,跟蘇醫師前面猜測的一樣
#國外就醫看起來就是重要的原因
🫁流感發病全身系統性發炎時,應該早點點滴藥物治療補充水分,反而泡溫泉流汗脫水加重病情
💥#國外醫療不便沒有住院治療,四次就醫卻反覆要她回家 #台灣醫療真的是世界第一不要懷疑
🦠一般來說流感的傳染能力,在開始發病的前一天開始,出現症狀打噴嚏咳嗽的第三四天到達最強,之後一兩周都可能有傳染能力
💥我都會叮嚀囑咐流感患者,流感傳染力很強!回去要跟大家保持距離,戴好口罩減少非必要的社交,如果真的要社交也盡量把口罩戴好保護別人。
#流感併發肺炎重症 #大S
#預防方法重點整理 #學起來
-----------------
主要討論流感跟重症的各種民眾該注意的事項
#流感併發重症為何這麼嚴重?
這是今天被問到最多次的問題...
這一題很難用簡短的話來說明
但今年很早就一直在呼籲流感的嚴重度
因為流感有很多方式可減少憾事發生
我倒過來談論『如何避免重症發生』
講到這個就要提到兩個你必須要知道的前提:
『你是流感(不是感冒)+流感重症的症狀』
A. 你是流感(不是感冒) 怎麼鑑別?
- #發燒+#全身性肌肉酸痛
(一般感冒是上呼吸道症狀,轉成全身酸痛就要高度警覺)
- 身邊有人確診流感(快回想有沒有接觸確診的人,把資訊告訴醫師)
B.流感重症的症狀該注意哪些?
-流感重症一般常見有:肺炎、腦炎、心肌炎
-若你 #呼吸會喘胸悶、#意識模糊、#心律不整 就要非常高度警覺
C.何時該到醫院求診?
-懷疑自己是流感的兩天內(現在有抗病毒特效藥,48小時內吃最有效!可以快塞確認)
-症狀開始惡化時(我下一題說明)
D.什麼是惡化的徵兆?
-前面提到一些徵狀外,不妨注意幾個指數有沒有變化
-血壓、心跳、血氧、有沒有尿、意識如何
-如果血壓往上或下掉、心跳變化大(一下子100一下子又50)、血氧掉...其實趕緊記錄下來,交給你的醫師來判斷,相信我你會得到很完整的治療的。
E.預防流感方法是什麼?
-以前大家常說的 勤洗手、戴口罩 其實流感季節一樣適用(而且很好用!)
-提醒再提醒!如果有任何狀況在國外還是不要怕麻煩趕快去看醫師...
F.病毒性感冒的相關營養?
-這以後我會好好再提一次,這邊簡單說一下未來會完整再說明一下
(但這不是針對流感,是針對常見的感冒減緩症狀、縮段病程的相關營養)
-高單位非活性D3、維生素C、鋅 15mg
還是要說一下,台灣醫療其實真的很完善
這次過年,陳醫師自己家裡也很不安寧
先後是女兒、爸爸,自己都相繼感染
(非常非常感謝 #成大醫院 醫護人員最安心跟良好的照護)
他們罹患的,就是A型流感!
我一直都不敢輕忽!!!就是因為擔心重症...
希望過年後,大家其他時間都可以平平安安
預防永遠勝於治療!小心謹慎永遠是健康平安的不二法門
來自發熱門診醫生的總結:
1,乾咳十打噴嚏,是空氣污染。
2,咳嗽十粘液十打噴嚏十 流鼻涕,是感冒。
3,咳嗽 十 粘液+ 打噴嚏十流鼻涕十全身酸痛十虛弱+輕微發熱,是流感。
4,乾咳十打噴嚏+味覺失常十身體疼痛十虛弱十高燒十呼吸困難,是冠狀病毒。
這條信息非常重要,轉發給友人注意防護。
------------------
請大家再複習一下流感重症症狀:
1.嚴重呼吸困難:
可能是肺炎或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(ARDS)的表現,在老年人或慢性肺病患者中常見
2.持續高燒:
發燒超過 3 天且未見改善
3.意識混亂或極度疲勞:
可能是低氧血症或全身性感染造成!
4.持續胸痛或胸悶:
與心肌炎、心臟衰竭或肺炎有關
5.尿量減少與嚴重脫水:
導致腎功能受損,影響身體代謝功能
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 -
在急診看了許多的流感病人
我自己也得過流感
那種肌肉骨頭嚴重酸痛和疲勞感
絕對感覺的出來,和感冒不一樣!
前不久一位很要好的朋友告訴我
感冒吃藥三天完全沒改善
他說:
「非常疲倦」
「燒退不下來」
「完全吃不下」
「呼吸很費力」
一聽到這四句關鍵的話
我請他立刻來急診
果然是A型流感併發肺炎
住院好久才出院
本來當天他還要出差
如果真的出差沒來看診
一定會變得很嚴重
感冒若出現以上嚴重症狀
一定要就醫
不只是老人、小孩、孕婦
慢性病或是免疫力低下的人
就連平常健康的年輕人也是
越早診斷出流感,使用抗病毒藥物
才不會錯過關鍵治療時機!
--------------
流感不是普通感冒!冬季防疫重點整理
最近流感疫情持續延燒,在這裡幫大家收集重要的新聞資訊,再請ChatGPT 整理和大家分享!
⚠️ 1. 流感≠感冒,不可輕忽!
🔸 流感傳染力強,併發症風險高,嚴重時可影響肺部(肺炎)、腦部(腦炎)、心臟(心肌炎)。
🔸 普通感冒幾乎不會導致以上這些嚴重併發症,所以流感絕對不是「只是小感冒」。
💀 2. 流感導致的肺炎有兩種
❶ 病毒性肺炎:
⚡ 病毒直接侵犯肺部,病程快、來勢洶洶,即使年輕人也可能發生,致死率較高。
❷ 細菌性肺炎:
🦠 流感削弱免疫力,讓細菌趁機入侵,通常在流感感染約一週後發生,可用抗生素治療。
🚨 3. 這些人最容易流感重症,千萬要注意!
🔹 65歲以上長者
🔹 嬰幼兒
🔹 孕婦
🔹 慢性病患者(糖尿病、心血管疾病、肺病、肝病、腎病、免疫力低下)
🔹 肥胖者(BMI≥30)
✅ 這些族群應優先接種流感疫苗,降低感染與併發症風險!
❌ 4. 日本這波流感特別毒?沒有!
🔹 目前台灣、日本流行的病毒株都是A型流感H1N1,今年的流感疫苗也有涵蓋。
🔹 日本的流感疫情已過高峰,但台灣春節後可能迎來新一波高峰!(過年人潮流動+天氣仍寒冷)
🔹 請不要掉以輕心,特別是家中有高風險族群的朋友們!
✈️ 5. 出國旅遊,如何保護自己?
🏥 旅平險要保好保滿,萬一生病或受傷可獲得醫療保障!
❄ 小心雪地滑倒,許多旅客在雪地跌倒用手撐地,導致骨折,請務必注意防滑!
😷 戴口罩+勤洗手,減少感染風險,避免與流感患者近距離接觸。
✅ 結論:現在就行動,保護自己與家人!
📌 接種流感疫苗(特別是高風險族群)
📌 保持良好衛生習慣(戴口罩、勤洗手)
📌 出現高燒、呼吸困難等症狀時,及早就醫!
💬 寒假還沒結束,台灣的流感疫情還未到終點!提醒大家提高警覺,保護好自己和家人!🙏
流感疫苗非常重要,一年前在公視節目,我有提醒免疫力是軍隊,能量有限,要訓練,但不要過勞。
1. 出國旅遊有各種壓力,免疫力更容易受限,加上語言與人種隔閡,治療上更容易打折扣。
治療感染重症,速度是重點,每晚半個小時,病菌量就增一倍(體外實驗),感染範圍就更擴張,肺部受損就更重。
2. 有人得流感,就像重感冒,全身痠痛很累,但是燒個一天就慢慢好了。
但有的人卻久咳,有人發展到重症,繼發細菌性肺炎,必須住院插管用呼吸器,也不見得救的回來。差別在哪裡?
差在免疫力強弱,也是中醫說的衛氣,正氣。
3. 得流感時,身體正經歷 免疫耗弱,容易繼發其餘細菌感染。
免疫力好的人會立即反應發燒,溫度是抑制感染人類的細菌生長的重要因素。
肺炎鏈球菌增生實驗:
37度時:
模擬培養皿細菌「倍增時間」是0.61小時
模擬腦脊液的倍增時間是0.85小時
但是升高溫度到41度時,兩個培養皿的細菌都不生長。
(論文連結放留言)
我都勸患者,在身體狀態可以的狀態下,38 39度都可以接受,不要輕易退燒,提高體溫給身體有殺菌、控制感染的時間。
4. 跟新冠肺炎不同,流感有2A1B三種型,會重複感染不同型,並不是我得過流感了,今年就無敵了
傳統疫苗的保護力也很低,只有3-6成。打疫苗後仍會被感染,帶病毒傳染給同住家人。
一次次感染都是免疫的消耗
5. 所以,維持身體的免疫狀態很重要,不要熬夜,不要亂吃減肥食(藥)品,運動,有好的睡眠品質。
目的很簡單,養兵千日用在一時。必須在撐住流感病毒的衝擊之下,還有餘力控制住平日共生的細菌
三個月前,流感疫苗開打,我特別帶長輩去打非雞蛋性的疫苗,也是為了補足每年不同型的流感免疫力。
但我沒有讓長輩打新冠疫苗
還是同樣一句話,免疫力是軍隊,不能過勞,讓他們專注在最重要的流感就好。新冠病毒早已不重要,不該消耗免疫力。
若家中長輩還沒打流感疫苗,建議補打,234月是歷年流感第二高峰。打不到仍有方法:
關鍵重點是:
當同住家人出現「類流感」症狀時,儘早做「流感快篩」,若能確診流感,或縱觀病程,高度懷疑得流感,醫師會開立「公費克流感」給患者,12小時1顆吃5天
同住家人也能掛號開「預防性克流感」,24小時1顆,吃3-5天。
------------------
💥據導遊所述,到日本第一天大S就開始咳嗽哮喘了,後面就狀況越來越差開始昏睡,四次就醫三次被叫回家,最後一次就醫就死亡了
🫁其實喘和昏睡就是流感重症的前兆了
😥一般流感來看診,我一定都會問喘不喘和精神狀況,如果喘和昏睡就是全套詳細檢查!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