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7月25日 星期三
六十耳順
今天是 同事 60 歲生日 且在職 15 年 , 好值得恭喜的一天 ~
本來想查 60 耳順的英文, 老闆倒是說了 - the most important is - how old do you feel ~
午餐 慶生
乾煎鱸魚
拜 夏天 晝長夜短 之賜, 下班時, 天還是很亮 ~
下午 又吃生日蛋糕, 下班後 趕快運動 Body Pump 消脂去
子曰:「吾十有五而志於學,三十而立,四十而不惑,五十而知天命,六十而耳順,七十而從心所欲、不逾矩。」
其實這是孔子晚年自述自己生命、思想的歷程,並不是要求其他人也必須在這些年紀時就達到這些層次。其由於「少也賤,故能多鄙事」,是以在很年輕時候,就已經有很多人生經歷。也有很多想法、志向等待完成。
「十有五而志於學」很多人解釋為孔子在15歲時開始立志於求師向學。其實不完全正確,孔子所說的「學」應該是學習「修身、齊家、治國、平天下」的學問,而不是今人所普遍以為的「學習讀書寫字」。因為其所處的春秋時代是禮崩樂壞,是兼併征伐不斷的混亂時代,所以他立志學習修齊治平的道理,將來更要「學而優則仕」,將所學貢獻給整個大環境。
「三十而立」這句話今人往往解釋為「三十歲就應該成家立業」,愚見以為其實應對照前句而解釋:孔子15歲開始立志學習修齊治平之道,30歲時岀師,完成學習的階段,並從學習的過程中,確立了自己平生志向。
「四十而不惑」因為孔子在30歲的時候,就已經確立平生志向為何?經過10年見聞、經歷,更能確信自己當初所立志願是對的,而不會再迷惘,也不會再搖擺不定,更不會因為旁人唱反調而動搖心志(如接輿、長沮、桀溺...等「避世之士」勸他避世隱居,甚至譏諷他在亂世施展不了所學,但孔子依然「知其不可而為」,絲毫不受他們的慫恿而有所迷惑。)
「五十而知天命」、「六十而耳順」孔子既然在40歲時就已經不再迷惘,向著平生志願勇往直前。到了50歲的時候,智慧已能無所不在地運用於日常生活中,並且順乎天理自然之道(如孔門弟子怕孔子不再出言指導他們,孔子卻說:「天何言哉?四時行焉、百物生焉」,表示身教重於言教,只要日常生活言行舉止都能行得正、坐得直,學生晚輩耳濡目染之下,就能學習到正道);60歲的時候,不管聽到什麼道理都能自然地理解、吸收,並融會貫通之,而不至於與昔日所學發生矛盾。
「七十而從心所欲、不踰矩」孔子自云「發憤忘食、樂以忘憂,不知老之將至」,就是說自己認真起來時,便心無旁騖,甚至連忘了吃飯都不知道;開心起來時,幾乎渾然忘我,忘了平生憂愁之事,連年華已經老大、治國平天下的理想尚未實現都像是忘了。那是因為他努力朝自己的志願走過,只是因為大環境的不許可,使得他無法完成平生所願。但孔子轉而從事教育工作,努力培育出色的弟子,以待將來能有名君出世,這些弟子能將自己的理念實現。
標籤:
學習 成長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