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3月31日 星期一

台積電楠梓二奈米 五個廠開工

南台灣尤其是高雄,即將興建5座2奈米先進製程的工廠,這個將會是跟南台灣串聯,是全球最大、而且技術最先進的半導體的產業聚落。

所以也希望說,未來能夠加速在整個半導體的生態系,能夠建構成為一個最具韌性,而且規模最大的一個半導體的生態系」。

2025年3月30日 星期日

2025年3月22日 星期六

分享文 - 自求多福

分享文

目前看到網路上一篇大實話。是一位原籍台灣的美國大學教授寫的。


《台灣的難題》

台灣現在沒人在乎做正確的事情,没人思考對國家有益的決策,整個台灣彷佛是被下了符的迷幻之島,一步步走向自我毀滅,像極了為君無德,為官無品,為民無智的末代亡國之象。

如果不面對問題,就無法解決問題。台灣面臨七個主要難題:

第一、國家認同曖昧:民進黨有點精神分裂,想獨立,又怕死;想嫁給美國,又沒條件;想做日本小三,又不夠漂亮;想賺人民幣,又嘴硬。只好關起門來,欺凌自己小孩出氣。因為打哥哥,旁邊憨儍的弟弟還會鼓掌叫好。


第二、本土價值混淆:既要正名建國,卻又不敢去找阻攔他們的老共及美國政府抗議。

說起捍衛台灣主權的話,勇氣十足,但要叫他們去天安門拉布條,去 AIT 丟雞蛋,去總統府撒冥紙,卻膽小如鼠。既然貪生怕死,只好去羞辱一個死人的銅像,因爲潑漆、砍腳、斷頭只會易科罰金二仟元,法院還會再加送一幅「台獨英雄」的匾額。

第三、內部仇恨對立:台灣現在的轉型正義真有情緒障礙,嘴巴講公義,心裡卻充滿仇恨;表面說和解,背後卻趕盡殺絕;說要忘記歷史傷痛,卻不斷挑起分化對立。他們的支持者最擅長的是網路的集體霸凌與謾罵,因為那些不願向歷史仇恨告別的掌權者,從來不是為了正義,而是為了害怕失去權利。


第四、經濟停滯不前:台灣現在的經濟有點外強中乾,表面的數據看起來肥吱吱的,可是投資的衰退,內需的減緩,再加上物價的高漲,讓感受最切身的庶民經濟,產生一種嚴重的失調與落差。政府想南向,沒市場;想西進,沒膽量;想叫外資和台商回來,沒本事。只好硬著頭皮 搞前瞻、風電、太陽能,讓台灣的生態變成軌道、風車、光電板王國。主要是錢灑下去,多少還有油水可以撈。

第五、能源左支右絀:台灣現在的能源長期透支,想增加電量,又不聽專業;想天天吹冷氣,又不要便宜乾淨的核電;想開發綠能,又不願面對再生能源的侷限與不穩定性。只好多燒碳,叫人民慢性自殺。因爲誰會得肺癌,只能看每個人自己祖先的庇蔭與造化。


第六、外交疲軟無力:台灣現在的當權者有點自欺欺人,想要交朋友,又四處挑釁;想要出去跟別人玩,又不願遵守規則;想要跟人家對幹,又沒有本錢。只好有事没事到外面膨風,刷一下存在感,再回家討拍手。因爲支持他們的選民,再笨,再壞,再没出息,也要寵愛自己的小孩。所以只要哭喊一聲:「台灣人被欺負了!」就可以讓支持者悲情牌跟同情票,永遠詐取選票。


第七、財政金融危機:台灣現在的政府就像是一個坐擁金山的敗家子,花起錢來從不手軟,不論是養網軍、買軍購、簽風電、疫苗合同,都是凱子行徑,億來兆去,完全不把人民的辛苦錢當一回事。蔡英文政府舉債年年創新高,截至2024年舉債已達 6.3 兆,國人平均每人扛債24.9萬。另一方面台股總市值已占GDP比例高達 264% ,扣除境外公司市值,台股恐是世界第一,金融危機一觸即發。但是政府主事者坐擁高薪,既無專業又無遠識,渾噩度日,不知禍之將近也。


一個國家,領導人沒有智慧,用的官員庸奴阿諛,支持的羣衆理盲,那最後一定是所有的人民一起陪葬。台灣人民若還要甘受唬弄,那就只能自求多福了!

2025年3月20日 星期四

泡芙人 - 分享文

 

分享文 -

最近門診遇到一位年輕女性,

外觀看起來並不胖,

算起來BMI落在23左右,

就定義來說算是「正常」。

但是測量腰圍超過80公分,

體脂數據竟然高達38%,

哇,這不就是標準的「泡芙人」!

所謂的體脂肪偏高、腰圍過粗,

其實都指向一個問題:內臟脂肪。

2025年3月14日 星期五

自在

 分享文

東西再貴,不用就是浪費。


你花兩萬買的鞋子,

捨不得穿,結果放到發霉,

它的價值連二十塊都不剩。


你供在櫃子裡的限量包,

說是收藏,

結果等到過時甚至開始斑駁,

你已經不想背了。


你囤積的昂貴保養品,

打算重要時刻珍惜使用,

結果時間一晃,直接過期。


你以為你在珍惜,

其實你只是在浪費。


如果你真的覺得某樣東西很棒、很值得留下,

請你一定要優先使用。

才能好好享受它的價值,

最好用到夠本、用到極限、

用到哪怕有一天真的壞了、舊了、丟了,

你也不會可惜。


很多人買了昂貴的東西後,

反而捨不得用。

但你有沒有想過

當你一直把它供著、擱著,

它對你的價值就是零,甚至是負的。

它不只是佔空間、佔心思,

還每天提醒你一句話:

「花了很多錢買的,卻從來沒用過。」

你愈想愈虧,愈捨不得丟。

這樣的東西,不是資產,是枷鎖。


東西的價值,

不是「買來」的,

是「用出來」的。

因為物品存在的功能,

就是讓你使用,為你服務。


一雙兩萬的鞋,穿了兩百次,

每次一百元;

和一雙兩萬的鞋,穿一次後,

放三年沒穿,最後裂開。

哪個比較值得?


一瓶五千的香水,天天噴,

讓你每天心情都好;

和一瓶五千的香水,

等「特別場合」結果揮發光了

哪個比較划算?


你說:「我想等重要時刻再用。」

那我要問你

什麼時候,才算重要時刻?


我們最常犯的錯,

就是覺得「以後會有機會」。

但現實是,很多東西,放著放著,

就過時了、變質了、再也用不上了。


所以,與其捨不得,

不如現在就用它、享受它!


穿上你「捨不得穿」的鞋去上班、

拿出那個「怕弄髒」的包包去逛街、

用最好的鍋子煮平凡的家常菜、

點燃那瓶「等特別時刻」的香氛蠟燭。


讓你的物品,真正參與你的生活,

而不是變成一件佔空間的擺設。


當你真的用夠了、享受過了,

哪怕有一天它舊了、壞了、要丟了,

你也不會有任何遺憾,

因為它曾經被你真正擁有過,

甚至,它會感謝被你使用到極限。


與其一輩子守著一堆「捨不得用」的東西,

最後哪樣也沒享受到,

不如讓每一樣東西,

都在你的生活中,

發揮它該有的價值。


因為物盡其用,

才能發揮最大的價值。



分享文 - 省思 天黑得很慢

 《天黑得很慢》


如果您已經60歲了,勸你要耐心看完“[天黑得很慢]”這篇文章,會讓你生命改觀,樂觀面對人生的。不信請細細閱讀。


天黑得很慢是茅盾文學獎得主周大新最近出版最新長篇小說,把老年人的人生的晚景說得非常透徹,句句擲地有聲,說到老人的心坎裡了!

人從60歲進入老境,到天完全黑下來,這段時間裡有些風景應該要記住。記住了,就會心中有數,不會慌張。


第一種風景,是陪伴身邊的人越來越少。

父輩、祖輩的親人大都已離你而去;同輩多已自顧不暇;晚輩都有自己的事情忙碌,即便妻子或丈夫也有可能提前撤走,陪伴你的,只有空蕩蕩的日子。你必須學會獨自生活和品嘗與面對孤獨。


第二種風景,是社會的關注度會越來越小。

不管以前事業曾怎樣輝煌,人如何有名氣,衰老都會讓你變成普通老頭和老太太,聚光燈不再照著,你得學會安靜地呆在一角,去欣賞後來者的熱鬧和風光,而不能且需要克服忌妒和抱怨作祟。


第三種風景,是前行路上險情不斷。

骨折、心腦血管堵塞、腦萎縮、癌症等,都可能來拜訪你,想不接待都不行。你得學會與疾病共處,帶病生活,視病如友,不要再幻想身無一點疾病的安穩日子。保持良好心態,適當的運動,是你的任務,你得勉勵自己不斷努力。


第四種風景,是準備到床上生活,重新返回幼年狀態。

母親最初把我們帶來人世,是在床上;經過一生艱難曲折的奮鬥,最終還要回到人生原點——床,去接受別人的照料。所不同的是,我們來時有母親照料,我們準備走時,不一定有親人照料。即使有親人,有的也遠不如母親。更多的可能是面帶微笑心裡厭煩的無親無故的護理人員。你得低調,甚至你得感恩。


第五種風景,是沿途的騙子很多。

很多騙子都知道老人們口袋裏有些積蓄,於是想盡辦法要把錢騙走,打電話、發簡訊、來郵件,試吃、試用、試聽,快富法、延壽品、開光式,總之,一心想把錢掏空。對此得提高警惕,捂緊錢包,別輕易上當,把錢花在刀刃上。


第六種風景,就是要善待你的老伴(身旁好友/好伴)。

說話處處要溫柔體貼,多關心對方,特別是你的丈夫、妻子,她、他是你人生的最後一筆存款,年過60歲了,指望兒女不行,孩子有自己的家庭,最後還是老夫妻相依為命。這把年紀了誰也不會再變心,只有怕失去對方。

天黑之前,人生最後一段路途的光線會逐漸變暗且越來越暗,自然增加了難走的程度。因此,60歲以後更要看透人生,盡情珍惜、享受人生,不要再去包纜社會、包攬子孫的鎖事。

更不要自以為是,倚老賣老,說起話來居高臨下,既傷人,又傷自己。人老了更要懂得尊重。同時,更要理解、看淡這最後的日子,做些心理準備,道法自然,泰然處之!


☆天黑不一定是太陽下山,也可能是因為日蝕或突來的烏雲暴雨。

人也不一定會走過生老病死的每一個階段,有可能因一場突發病、一次意外,就此為人生畫下句點。

所以不當只有老年人應該關注這件事,年輕人也應該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,別以為自己年輕,還有長遠的路要走,畢竟,棺材不是裝老的,面對生死時,生命是十分的脆弱且無助。

洗衣機 謝謝

 


2025年3月4日 星期二

台積電在美投資 1000億

 

台灣 未來的籌碼在哪裡?!

政府對大罷免還是比較重要。


台積電加速搬到美國!魏哲家緊張到帶小抄 他示警:美國還需要台灣嗎?!


------------
法人分析,美國要求台積電優先將先進製程建在美國,同時Arizona 2-6廠聚焦在2奈米或以下;若要在川普四年任期中花完,平均每年約再投入250億美金,將占台積電每年資本支出的一半以上,將以美國為主要發展重心。外界擔憂,台積電檢視或甚至調整在其他地區建廠短期將面臨延遲可能,與新竹、高雄等、日本建廠等地建廠放緩及近期傳出CoWoS產能調整訊息不謀而合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魏哲家會面川普過後,台積電隨即宣布,在美國將增加1000億美元投資,擴大投資包含: 

興建3座新晶圓廠

2座先進封裝設施

以及  1間主要研發團隊中心

此專案是美國史上規模最大的單項外國直接投資案。

這項投資案讓網友炸了鍋,PTT上出現多篇討論,其中有提到,「澤倫斯基至少還有膽去美國吵一架,礦產協議也拖拖拉拉還沒簽下去,結果本來在旁邊看好戲的台灣,突然就直接向天朝進貢3兆,政府一定早就放行了,卻一聲不吭?難道待會要說是看報紙才知道?台灣連下跪都No.1欸?」

底下留言也狂酸,「民進黨無能賣台」、「亞洲司機膝蓋比歐洲司機軟多了」、「先跪先贏」、「又不是只有今年才跪而已,你看民進黨吞軍購,萊豬,台積電赴美日的時候就是了啊」。

國際情勢在川普上台後產生劇烈變動,網友怒噴,「台灣跟美國唯一的談判籌碼台積電,整組被美國搬走,然後台灣現在還在搞大罷免,怪預算被刪,台積電沒了對岸宣戰就直接投降了啦,到底在衝三小」網友附和,「自己選的黨自己承擔」、「區區台GG哪有罷免重要」、「內鬥內行,

-----------------

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與美國總統川普共同舉行記者會,宣布在美國將增加1000億美元投資,研發中心赴美。台中市工策會副總幹事林家興表示,他所在的產業界群組全炸鍋,質疑「台積電,還會姓「台」嗎?」

林家興說,大家看到今天凌晨看到美國那場記者會,應該很多人心都涼了,他們知道,台灣未來堪憂。

台積電的起源,是當年前總統蔣經國任行政院長時,推動十大建設以外,認為「未來工業發展,必須做更重大突破」,行政院秘書長費驊隨即邀請他當年的交大同學、美國RCA公司研究部主任潘文淵博士來台,與經濟部長孫運璿、交通部長高玉樹、工研院、電信總局負責人及企業界、學術界代表等人會商,歷經三小時的熱烈討論,孫運璿部長決定,全力推動「積體電路」(IC)工業發展。

當時的中華民國政府陸續選派工研院同仁留美深造學習、成立民營的「聯電」,政務委員李國鼎也促成從美國邀請回來的工研院長張忠謀進行「超大型積體電路」(VLSI)的研製,研製成功後,比照「聯電」模式,外移成立「台灣積體電路公司」並請工研院長張忠謀轉任台積電董事長,才有了今天全球電子工業供應鏈的核心企業,也是台灣的「護國神山」。

林家興質疑,如今政府過度重視半導體業、高科技,已經造成台灣產業發展失衡,就他觀察,大多數傳統產業、中小企業的景況非常艱苦、難熬,數著貸款過日子,如果說重押半導體業、高新科技業是一項確定戰略,不是更應該根留台灣、讓全世界來投資台灣,連帶讓中下游產業、中小企業可以受惠?

經濟部長2月28日才說要爭取台積電研發中心留在台灣,如今3月4號的記者會,台積電宣布先進封裝、研發中心赴美,政府大喊口號「根留、壯大台灣」那到底做了什麼?是否該向國人更清楚報告?

林家興說,看了這場記者會,從今天凌晨到現在,個人感到相當痛心、對台灣前途感到憂慮,他看到這也是各界朋友的共感。

林家興說,當年放棄留在美國可能的發展回來打拚,是希望能夠有機會把負笈所學留在台灣、貢獻給台灣,無論你的政治立場為何,這是許多留外學子的心聲。

如今看到政府是將前輩打拚的事業白白拱手相讓,更讓台灣在地緣政治中失去重大籌碼,實在無法沈默坐視。為產業與民眾發聲,為當年與現在半導體業奮鬥的前輩與朋友們發聲,不吐不快!




2025年3月2日 星期日

分享文 - PTP 烏克蘭美國晤面後之發想

 分享文

在美帝可能放生小烏之後,雖然一堆人說台灣不是烏克蘭,可是就算是草民,也是會人同此心。在PTT就有人問:一旦打起來,要逃到哪裡比較安全?有幾個答案其實還頗有創意的!

選逃到國外的人是有,但沒有想像多,可能是因為草民有自知之明,知道真有那時候,國外機票也一定很難買得到! 


倒是很多人說,可以逃到北京去!反向思考確實是亂世存活的利器! #國民黨名將胡璉據說在徐蚌會戰就是往共軍方向跑才逃得出來?


金門也是最多人選的地點!不過現行航班應付小三通都不太夠,真要逃難,建議還是有搶到外島的票除了澎湖以外的都坐,其實效果差不多!


不坐飛機的話,有人是建議可以躲到外雙溪的故宮或是木柵動物園的熊貓館!


當然!家樂福也有人推薦,因為至少有東西吃,不會餓死!


也有人推薦躲到台GG!不過不是園區或該公司的員工,恐怕都進不去,而且不是說美帝屆時會反手炸掉嗎晶元廠嗎?所以這個答案也不是很可行,風險也不低!


最後,要是安土重遷,懶得動的人,其實也可以在家裡躲上一個星期就可以了,因為這仗大概不會打超過7天!


#難怪一般草民對武統雖然不喜歡但也沒啥感覺好像喜歡就拿去吧?

#抗中的主力青鳥也沒人想從軍的曾經是國防立委的閃靈Fredy也是沒當過兵!

#武器是有跟美帝買很多但都被扣著不太敢交付!

#台民也是悲觀的多大概都認為這仗很難超過一週!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每個人都稱川澤會是一場「口譯災難」,我認為未免也太小看澤倫斯基(Volodymyr Zelensky)。

只要對外交有基本常識的人都知道,身為一國領袖,即便你的英語能力再流利,當你跟英語系國家領袖在正式外交場合交涉時,還是要請一名口譯。


說自己國家的語言除了可以象徵性的表達自己的立場之外,更重要的是專業口譯人員也能扮演潤滑的作用,幫忙「換句話說」,以委婉的方式表達想法。有時甚至口譯員還要「背黑鍋」,如果談判有任何落差,還可以解釋成是翻譯上的問題,擴大詮釋空間。


這些基本道理澤倫斯基怎麼可能不懂?更遑論是他的幕僚,所有人都肯定有豐富經驗。


事實上,澤倫斯基與川普(Donald Trump)的唇槍舌戰,或許一開始就在澤倫斯基的劇本之中。別忘了,他是一個戰時領袖,同時也是一個出色的演員。


這個談判的結論,一開始就很清楚了,一切就是形式。川普和范斯(JD Vance)擺明就是要當眾羞辱他,在全世界觀眾面前挫他的銳氣。如果你是澤倫斯基,你會怎麼做?


別忘了,在這個數位時代,對談的過程都會全程放送出去。如果澤倫斯基遵守外交常識,請一名口譯在現場逐字逐句進行翻譯,在過去對拜登(Joe Biden)或許可行,但對性情浮誇的川普卻是萬萬不可。


相比僅3千9百萬人使用的烏克蘭語,英語是超強勢語言,如果中間有口譯的時間差,澤倫斯基就會很像是「低頭聽訓」,在事後,流量擺在首要考量的媒體也肯定會透過剪輯,把所有翻譯的空檔剪輯掉。即便澤倫斯基用烏克蘭語說出驚人之語,透過口譯傳達,震撼力也勢必會減弱。


澤倫斯基知道自己是羊入虎口,而且也知道無論他以什麼姿態前往白宮,這個會談的結果都是一樣的,自己反正就是要去被羞辱。與其如此,不如自行創造一場「車禍」,讓自己取得主控權。


剪輯過的車禍沒有臨場感,沒人會想看,但直接給你看一場完整呈現的車禍影片,衝擊力卻是非凡。也好比是一場實境秀,誰不愛看圍觀看人吵架?更何況還是兩國領袖。


認為澤倫斯基沒有口譯是失策的朋友,大概沒有意識到在這個網路影音時代,人們追求的就是這份臨場感。越超乎現實、越離譜,傳播力越強大。川澤會後段三人對峙的片段,可說立刻就傳遍全世界,但如果有口譯字斟句酌,肯定不會有如此成效。


至於澤倫斯基為什麼要創造這場「車禍」?答案很簡單,他必須要創造出一個自己被美國人羞辱,而他能用英語即時反駁的場面。這將能夠鞏固他的不屈人設,畢竟過去可沒可能有人能真正意義的美國總統「當面爭執」。


而大衛與哥利亞之間,世人通常會站在大衛的一邊。川普和范斯一搭一唱,針對澤倫斯基有沒有感謝他們吵了半天,儼然就是那種自以為是的惱人長輩,這個對話,肯定也能讓所有人立場有即視感,覺得自己完全能理解澤倫斯基的感受。


支持澤倫斯基的人,肯定會因為他的強勢態度而更敬佩他的勇氣,畢竟他做了全世界的領袖不敢對美國總統做的事。


但支持川普的人,會在看到這個影片之後更佩服川普的姿態嗎?這點就令人懷疑了。


川澤會之後,川普試圖羞辱澤倫斯基的影片立刻傳遍全球每個角落,即便支持川普的人,也不得不承認范斯說「澤倫斯基沒有感謝過美國」這句話根本是bullshit。同情並支持澤倫斯基的人更多了,批評美國人沒有道義的人更多了。


壓力最後轉移到了美國身上,也讓歐洲各國領袖備感苦惱。因為澤倫斯基讓所有歐洲人(哪怕只是不關心政治的網路鄉民)瞬間理解到唇亡齒寒的道理,川普不斷地重複「你沒有任何籌碼」,讓大家一時之間都理解,自己隨時都會被美國拋棄。

如果歐洲各國不挺澤倫斯基,下一個面臨威脅的就是自己。即便不是真的心甘情願,德國、法國、西班牙、波蘭、荷蘭、英國等各國政府都在短時間內意識到這個影片的破壞力,立刻發聲表態支持烏克蘭。(例外是與俄國同路的匈牙利)

作為一個絕佳的表演者,澤倫斯基又突然一改先前態度,稍早發聲道:「很感激美國所有的支援,感謝川普總統、國會兩黨以及美國民眾的支持。」

這個位居上風的小國之君,此時竟反過來拉了一個台階給川普,實在高招。無論他的手法是否奏效,但他不安排口譯,選擇跟川普硬碰硬的做法,肯定是會載入新世代的外交教科書,畢竟這完全打破了外交斡旋的舊思維。


(附圖是川澤會的精彩相片合集,每一張照片所呈現的戲劇化意象,可能都是澤倫斯基想要的。在這場爭執之中,他才是那個不按牌理出牌的人,換言之,他不只是演員,也是幕後的導演。)